2014年10月20日,地空学院拟购的“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显微红外光谱仪”三台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会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刘克新教授主持。
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与其它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更易于直接获得大量有价值信息,辅以高倍光学显微镜,具有微观、原位、多相态、稳定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实现逐点扫描,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近几年在肿瘤检测、文物考古、公安法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拟购的“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可以快速实现样品空间各点的高精度拉曼光谱测试和成分重构,空间分辨率可达1um,同时具备与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联用改造的能力。设备的各项功能指标先进,满足申请人的科研需要。目前我校同类设备使用效率较高,机时饱满。专家组根据申请人课题组开展微生物-矿物协同反应过程中矿物及关键物质生成与变化过程研究的需要,认为该设备是对样品表面成分进行高空间分辨率原位显微表征的必要设备之一。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可用来研究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表面和一个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间的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具有纳米级的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既可以观察导体,也可以观察非导体,从而弥补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不足,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学、地质、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拟购的“原子力显微镜”具备开放式大样品台,配合电学测试和液体池等模块,能够对包含微生物细胞在内的多种样品进行原位的形貌、力学、电学等特性的测量。设备的各项功能指标先进,满足申请人的科研需要。目前我校同类设备使用效率较高,机时饱满。专家组根据申请人课题组开展微生物-矿物微观界面反应过程及其电子转移机制研究的需要,认为该设备是对细胞-矿物体系中光电能量转移微观过程进行检测的必要设备之一。
显微红外光谱仪主要用于材料光学性质的研究,在半导体超导材料、化学化工、环境分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并将形成的干涉光与样品相互作用,然后利用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最终把干涉图还原成研究所需的光谱图。拟购的“显微红外光谱仪”采用了大样品台设计和MCT高灵敏检测器,可以实现对样品平面红外光谱的自动测试。设备的各项功能指标先进,满足申请人的科研需要。目前我校同类设备使用效率较高,机时饱满。专家组根据申请人课题组开展矿物-微生物体系中微量作用产物相关性质研究的需要,认为该仪器是研究矿物-微生物体系中关键成分分布和变化信息的关键设备之一。
上述三台设备由地空学院鲁安怀教授申请购置,经费来源为985三期。设备购置的经费已落实,运行经费和管理人员有保障,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可行性论证。设备购置后将在满足申请人课题组科研需要的基础上对校内外用户开放共享,其中“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年共享机时预计为300小时/年,“原子力显微镜”的年共享机时预计为200小时/年,“显微红外光谱仪”的年共享机时预计为400小时/年。可行性论证专家组由清华大学化学系郁鉴源教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娟研究员,工学院吴晓磊教授和化学学院杨娟副教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