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物理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拟购的“钛宝石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和“飞秒激光系统”可行性论证会在勺园5甲楼327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刘克新教授主持。
“钛宝石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由物理学院杨宏高级工程师申请,经费来源为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以及重点实验室经费。“钛宝石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是采用腔内单普克尔盒及钛宝石激光棒端面正入射技术专利,实现低色散再生放大,具有稳定性高、低噪声、低色散等优点,是峰值功率主动锁定的飞秒激光再生放大设备。专家组根据申请人所在单位正在开展飞秒激光三维微纳制备和自旋光学的研究、光子晶体微纳光子器件的材料和物理研究、非线性光子材料研究、飞秒激光光谱研究等研究课题的需要。认为拟购设备在性能指标,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上能满足上述研究需求,对北京大学的光学学科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飞秒激光系统”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申请,经费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经费及北京市高精尖中心经费。“飞秒激光系统”是输出脉宽在飞秒量级的激光器,其产生的光束具有能量高、脉冲短(皮秒量级)、尺寸小(微米)、方向性好以及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拟购的“飞秒激光系统”是一套全自动调谐的一体化飞秒激光系统,具备永久准直光路,技术成熟且指标先进,满足申请人的科研需要。目前我校同类设备使用效率较高,机时饱满。专家组根据申请人课题组基于超快激光的大气高活性自由基检测装置的研制需要,认为拟购设备可用于激发OH自由基,检测其诱导荧光,极大提高激光诱导荧光测量OH自由基的灵敏度;也可用于软电离Criegee自由基,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可以提高测量Criegee自由基的灵敏度,是研究大气中活性自由基的必备设备之一,该设备的购置对提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已落实,运行经费有保障,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钛宝石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和“飞秒激光系统”的可行性论证。设备购置后将在满足申请人课题组科研需要的同时对校内外开放共享,预计年开放共享机时分别为1000、500小时左右。可行性论证专家组由人民大学理学院艾希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张岩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王兆华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张志刚教授、物理学院刘运全教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