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数学学院、生命学院、物理学院和城环学院拟购的“小型异构HPC集群”、“高性能计算机设施”、“高性能计算及分析与大数据处理及存储系统”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可行性论证会在勺园5乙楼30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刘克新教授主持。
计算机集群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服务器或节点在一个群组内共同工作,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通常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处理器、I/O、内存、操作系统、存储器),并对自己的用户集负责。与单独工作的计算机相比,集群化操作可以利用多个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从而获得很高的计算速度,而且可以减少单点故障数量,实现资源的高可用性。计算机集群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科研等领域,特别在气象和气候数值预报、生物信息海量数据处理、还原或预测地球自然变化、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开发等方面应用较多。
“小型异构HPC集群”由数学学院田刚院士申请。专家组根据申请人所在单位所承担着《并行计算》、《大数据分析算法》等相关教学课程以及数据科学专业等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要求,认为拟购设备可以满足申请人日常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和不断增长的科研任务需要。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的并行计算、大数据及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
“高性能计算机设施”由生命学院罗静初教授申请。专家组根据申请人所在单位对基因组、转录组等高通量数据分析处理的需要,认为拟购设备计算任务数据吞吐量大,读写、计算密集,内存容量和性能可以较好满足上述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需要。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高性能计算及分析与大数据处理及存储系统”由物理学院杨海军教授申请。专家组根据申请人所在单位目前承担的地外行星宜居性模拟;台风模拟及预报;局地强对流系统模拟研究,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大气模式模拟研究;大气化学及污染物输送路径与浓度模拟及预测;东亚季风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年代际(10-30年)气候预测等研究领域的工作的需要。认为拟购设备可以及时快捷的处理这些研究产生的大量数据,是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最重要的支撑设备,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高性能计算平台”由城环学院朴世龙教授申请。专家组根据申请人所在单位目前承担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过程和功能对全球变化如何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需要,认为拟购设备具有存储大量地球系统模式的数据(比如CMIP5和CMIP6)的能力,可满足申请单位的在教学、程序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对提升北京大学在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述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已落实,经费来源均为“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且运行经费有保障,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小型异构HPC集群”、“高性能计算机设施”、“高性能计算及分析与大数据处理及存储系统”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可行性论证。设备购置后将在满足申请人课题组科研需要的同时对校内外开放共享,预计年开放共享机时分别为300、650、2000、1000小时左右。可行性论证专家组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孙智利高级工程师、数学学院马珊高级工程师、物理学院雷奕安副教授、计算中心孙爱东高级工程师、樊春高级工程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