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生命学院拟购的“200 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直接探测相机”和工学院拟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四套设备的购置可行性论证会在勺园5乙楼305会议室举行,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周勇义主持。
拟购的“200 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套是以电子束作为光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的电子光学仪器。目前校内同类设备使用机时饱满。专家组根据申请人课题组研究需求,认为拟购的“200 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达到近原子级分辨率水平,是观察DNA复制超微结构最重要实验手段之一,满足申请人开展DNA复制偶联的核小体组装机制和表观遗传信息在子代细胞的分配机制研究需求。该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拟购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具备常规生物样品平面二维成像功能和三维重构功能,能快速采集到高质量生物样品图像及负染图像,满足高分辨率的观察生物切片及负染样品超微结构的研究需求。该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及分子医学等学科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拟购的“电子直接探测相机”配合生命学院的300 kV冷冻透射电镜使用,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对冷冻电镜单颗粒成像和电子断层三维成像。校内目前暂无同类设备。专家组认为生命学院的研究领域包括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这些科研工作的开展涉及到300 kV冷冻电镜。目前该学院电镜所配置的K2相机数据收集效率低,无法满足现有用户的科研和教学的需要,需购置高效的电子直接探测相机以保持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拟购设备质量稳定,数据收集效率高,并且具有更好的DQE,与现有的电镜和数据收集软件兼容性好,满足该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需求。该设备的购置将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拟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套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的成像系统,该系统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并由电镜成像系统接收成像。目前校内同类设备使用机时饱满。专家组认为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涉及到流体力学、固体及表面力学、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诸多不同领域,上述科研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对材料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表征包括形貌、成分、晶体结构在内的数据,以便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对材料进行判断分析。拟购设备将用于搭建工学院开放测试平台,供校内师生教学与科研使用,并可加深师生对材料和器件的认识,对学科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上述设备的可行性论证,设备购置经费已落实,“200 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经费来源为“北京市高校卓青计划经费”,其他设备经费来源均为“统筹支持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由生命学院李晴教授、高宁教授和工学院孙智利高级工程师申请购置。仪器设备运行经费有保障。设备购置后将主要用于校内教学与科研工作,预计年共享机时分别为2000、1600、4800和1500小时。可行性论证专家组由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吉元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韩玉刚研究员,军事科学研究院张德添教授级高工,北京大学生命学院滕俊琳教授,物理学院徐军教授级高工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