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化学学院拟研制的“高灵敏多维红外光谱系统”和“紫外共振多维拉曼光谱系统”通过购置可行性论证。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教授主持。
拟研制的“高灵敏多维红外光谱系统”是一种可以直接观测到分子振动间的耦合和飞秒尺度上动态光谱,进而获取分子动态结构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信息的系统,主要由飞秒红外激光光源、光路部分、检测部分、光学平台和辅助部分组成。专家组认为该系统引入差分平衡检测技术,采用溶液样品和溶剂同时检测的方法,可以在大背景信号的条件下检测出低浓度样品的信号,提高了相干多维振动光谱的检测灵敏度,使其具备了研究复杂生物大分子系统的能力。拟研制的“紫外共振多维拉曼光谱系统”主要由飞秒紫外和红外激光光源、光路部分、红外和紫外检测部分、光学平台、样品循环系统和辅助部分组成。专家组认为该系统以共振拉曼作为手段替代红外脉冲产生振动相干和检测振动相干驰豫,通过电子态的共振可提高相干振动态的布居数二至三个数量级,大幅度提高多维相干振动光谱的灵敏度,是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结构、蛋白质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动力学的有力工具。上述设备的研制将对北京大学软物质材料和生物分子研究产生重要科学意义。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上述设备的可行性论证,设备购置经费已落实,经费来源为“学科建设经费”,由化学学院盖锋教授和陈建新教授申请。仪器设备运行经费有保障。设备购置后将主要用于多维振动光谱学的研究等科研工作,预计年使用机时均为2000小时。可行性论证专家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艾希成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张文凯教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王远教授、物理学院施可彬长聘副教授组成。